中国第22次南极科学考察
队次名称: | 中国第22次南极科学考察 |
起止时间: | 2005-11-20 ~ 2006-03-20 |
指导思想
为了配合极地考察“十五”能力建设项目的实施工作计划和“十一五”规划的前期工作,以及完成专项、常规的科学考察和后勤保障工作,中国第22次南极考察将执行“一船一站”的方案。
人员组成
从上海出发赴中山站乘雪龙船120人,从中山站返回国内时乘船119人。
主要任务
本次考察工作,其中科考任务20项、后勤任务13项、国际合作任务1项以及新闻宣传任务5项等。
(一)科考任务:53人(含越冬科考:10人、记者2人)
●长城站:6人,度夏4人,越冬2人
度夏:4人
1、南极冰区生态地质考察:中国科技大学1人
2、长城站GPS国际联测:武汉大学1人
3、南极长城站生态监测:中国极地研究中心2人
越冬:2人
1、气象观测:海洋局环境预报中心、气科院各1人共2人
●中山站:17人,度夏9人,越冬8人
度夏: 9人
1、南极考察队员的医学观察和保障: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1人
2、南极站区生态圈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研究:中国科技大学1人
3、中山站达尔克冰川观测:中国极地研究中心1人
4、中日合作极光及高空物理观测:中国极地研究中心2人
5、拉斯曼丘陵地区航测:武大南极测绘中心1人
6、普里兹湾海冰观测:中国极地研究中心2人
7、数据管理协调收集:中国极地研究中心1人
越冬:8人
1、中山站大气环境监测:海洋局三海洋研究所由22次越冬队员完成
2、GPS常年观测:武汉大学1人
3、中日合作极光及高空物理观测:中国极地研究中心1人
4、普里兹湾海冰观测:中国极地中心/大连理工大学1人
5、地球物理地磁观测:中科院地球物理地质研究所1人
6、气象观测/臭氧观测:海洋环境预报中心,气科院3人
7、南极地区重力场及重力固体潮汐研究: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1人
●南大洋:18人
1、南极普里兹湾及其邻近海域碳通量及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研究、南大洋普里兹湾生物硅溶出动力学研究: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2人
2、同位素海洋化学:厦门大学2人
3、南大洋混合调查:中国海洋大学1人
4、南极磷虾资源声学评估与普里兹湾鱼类生态调查: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所1人
5、南极磷虾资源商业性开发预研究:中国水产科学研究东海水产研究所1人
6、南大洋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演变与磷虾资源调查: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2人
7、南大洋N2O源汇分布及海气通量、CO2、气溶胶走航观测:国家海洋局第三研究所3人
8、极地典型污染物的源和汇及其生态毒理学效应:中国科技大学1人
9、南大洋科考和埃默里冰架冰川学观测系统的复测:中国极地研究中心5人
●内陆科考任务:(格罗夫山)12人(含记者2人)
格罗夫山综合考察项目:中国冶金地质勘查总局、中国极地研究中心、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、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、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理学研究所、武汉大学测绘学院和、中央电视台共12人。
(二)后勤保障任务:33人(含越冬20人,不含气象保证)
根据“十五”能力建设实施计划安排,为了保证2006年内完成“雪龙”船改造工作,需要完成中山站用补给站用油料200吨;开展十五能力建设实施前的有关现场工作;为保证南极内陆科考任务,计划修复雪地履带车、雪橇等;运回21次队没有运回的垃圾,承担南极环境保护议定书的义务。常规任务是为两站运送生活补给物资;两站建筑及其附属设施的常规维修工作;两站发电系统的常规维护工作;车辆、机械、电器、通信设备常规维护工作;环保设备维护工作等。
●长城站:17人,度夏8人,越冬10人
夏季任务:8人
1、老旧建筑设施处置方式调研:对老旧建筑设施的处置方式进行调研。1人
2、综合维修工程:包括更新发电栋内水循环系统、恢复污水处理系统、维护下水管道、加固大油罐区的混凝土基础等。2人
3、长城站油漆工程:对各建筑物(宝钢楼除外)和油罐进行油漆。4人
冬季任务:10人
常规冬季站务保障任务。(10名第22次越冬队员承担)
●中山站:16人,度夏6人,越冬10人
夏季任务:6人
1、雪地车和雪橇的维修:维修保养170(1台)和240(3台)雪地车以及包括更换三角架和后连接管等在内的德国进口雪橇(8台)维修。2人
2、俄罗斯油罐至鸳鸯岛卸货点道路修建:鉴于鸳鸯岛每年都能开冰、可以停靠作业小艇卸货的实际情况,有必要修筑一条从俄罗斯油罐至鸳鸯岛卸货点的道路(水深0.5米左右、道路长度小于100米)。4人
3、垃圾清理:将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运回国内。(21次队冬队员承担)
4、综合维护工程:新宿舍楼维护(解决卫浴地漏直通臭气、
暖气问题、新风等)、2个新饮水罐的安装、污水排海管道
维护等。(由22次队越冬队员承担)
5、电力系统维护:维护室内必需维修的电路,消除安全隐患。( 21次越冬队员和22度夏队员承担。)
冬季任务:10人
常规冬季站务保障任务。(第22次越冬队员承担)
●雪龙船: 46人
1、根据中国船舶检验规范的要求,完成年度检验修理工作。
2、根据总体任务要求实施一船一站航行计划,承担人员、物资设备、油料的补给和南大洋的科学调查:40人(根据雪龙船岗位编制)
3、根据目前两站的油料储存情况和2006年雪龙船不承担南
极考察任务的情况,此次给中山站补给油料200吨。
4、租直升飞机1架。4人(人员经费包括在租用飞机合同中)
5、航行气象保证人员。2人
(三)“十五”能力建设任务:4人
●长城站:1人
1、码头工程改造调研。1人
●中山站:3人
1、储油输油系统调研:“十五”能力建设前期准备。1人
2、场地整理:高空物理无线电观测场地整理。2人
(四)新闻报道任务:6人(含内陆考察记者2人)
新闻工作者6人来自中央电视台、新华社、海洋报社等。
(五)国际合作任务:1人
埃及国际合作。1人
(六)组织协调任务:3人(领队、领队助理、党办主任)
航行方案
根据第22次队的任务,拟订于2005年11月18日由上海港出发,途经香港锚地加油(队员不上岸)和澳大利亚补给,于12月20日左右抵达中山站。雪龙船于2006年2月底前离开中山站途径澳大利亚于3月底前返回上海。
整个任务时间原则控制在130天以内(含机动时间)。
组队日程
1、2005年1月确定第22次南极考察越冬预选人员名单;
2、2005年2月完成第22次越冬预选人员冬训和综合素质考核;
3、3月-5月实施考察站后勤保障技术岗位的选拔和培训;
4、6月初前确定22次队越冬人员名单,并报局批准;
5、6月上旬上报第22次南极考察总体工作方案;
6、6月确认工作任务,落实工程承担单位,通报智利办事处年度用机计划,科考和工程后勤单位报现场实施计划;
7、7月召开相应的协调会,启动并实施物资补给计划,上报第22次南极考察组队方案;
8、8月完成格罗夫山内陆考察队的训练;
9、8月底前局批准组队方案、下达任务批件和通知书,开始办理政审和护照。雪龙船修理工作结束,雪龙船正式报航行方案;
10、9月份办理考察队员签证手续;
11、10月底前考察物资集中等;
12、11月10日前所有备航工作完成;
13、11月15日人员集中,进行航前教育;
14、11月18日上海港出发。
任务落实
根据局批准的中国第22次南极考察总体工作的安排,本着统一指挥、协调、分别承担任务的原则来执行实施计划任务,强调执行现场实施计划的严肃性。
1、由极地考察办公室代表国家海洋局负责组织编制并下发《中国第22次南极考察组队、科考、后勤保障现场实施计划》,由各有关单位根据现场实施计划中的安排来承担各自的任务,经费渠道按照职责划分来保证任务的完成。
2、由极地研究中心根据局下达的《雪龙船执行第22次南极考察任务的通知》负责编制并实施《雪龙船执行第22次南极考察任务实施计划》。
3、由极地研究中心负责编制并实施《中国第22次南极考察物资补给计划》。
考察队报
第22次雪龙报第1期>>5d545b18-d20f-41e0-9cde-1013d36bc88c.pdf
第22次雪龙报第2期>>d21cbe88-18e5-44e2-a9f5-8ce60b3e7b5f.pdf
第22次雪龙报第3期>>9c276b70-1fbd-4e08-a321-3c7acc2cffe5.pdf
第22次雪龙报第4期>>3036dfec-4fb7-46c7-968d-e8985182f554.pdf
第22次雪龙报第5期>>75efdc91-2b47-4a01-b05f-d63ed7fd46a9.pdf
第22次雪龙报第6期>>f74f76f7-fe50-4f9c-93c3-414dcf5f7a93.pdf
第22次雪龙报第7期>>171b94f5-7a13-4841-aedb-609a0166b2df.pdf
第22次雪龙报第8期>>5646d72b-40c0-4fbc-b509-48f2f69c7b98.pdf
第22次雪龙报第9期>>ffdfcc63-39b9-44b8-a763-e1f5e1549bcc.pdf
第22次雪龙报第10期>>25fdcd1d-d72a-4d31-8e2a-7c8eb0035c32.pdf
第22次雪龙报第11期>>0f968364-5fd3-49f5-9bab-e9e53136097c.pdf
考察队员
考察队员 | 单位 | 工作地点 | 考察类型 | 角色 |
---|---|---|---|---|
胡今为 | 北京城乡欣瑞建设有限公司 | 中山站 | 度夏 | 机械师 |
廖海仁 | 北京大学 | 中山站 | 越冬 | 地球物理学 |
詹必伟 | 成都市规划信息技术中心 | 长城站 | 度夏 | 大地测量学 |
佟伟冬 | 大连电视台 | 雪龙船 | 度夏 | 记者 |
雷瑞波 | 中国极地研究中心 | 中山站 | 越冬 | 海洋物理学 |
刘万恒 | 大连晚报社 | 雪龙船 | 度夏 | 记者 |
宋晓姜 | 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 | 雪龙船 | 度夏 | 大气科学 |
孟上 | 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 | 雪龙船 | 度夏 | 海洋气象学 |
邵明胜 | 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 | 长城站 | 越冬 | 发电 |
杜尚志 | 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 | 中山站 | 越冬 | 机械师 |
扈传昱 | 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 | 雪龙船 | 度夏 | 海洋化学 |
于培松 | 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 | 雪龙船 | 度夏 | 海洋化学 |
梁永进 | 国家海洋局东海分局 | 长城站 | 越冬 | 机械师 |
吴钢 | 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 | 中山站 | 越冬 | 水暖工 |
葛人峰 | 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 | 雪龙船 | 度夏 | 海洋物理学 |
项宝强 | 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 | 雪龙船 | 度夏 | 物理海洋学 |
丛凯 | 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 | 长城站 | 度夏 | 高级工程师 |
马小兵 | 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 | 长城站 | 度夏 | 高级工程师 |
杨清华 | 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 | 长城站 | 越冬 | 海洋气象学 |
赵燕华 | 国家海洋局极地考察办公室 | 长城站 | 度夏 | 站务 |
董利 | 国家海洋局极地考察办公室 | 中山站 | 越冬 | 站长 |
魏文良 | 国家海洋局极地考察办公室 | 雪龙船 | 度夏 | 领队 |
高增田 | 国家海洋局机关 | 雪龙船 | 度夏 | 党办主任 |
王卫无 | 国家海洋局南海分局 | 中山站 | 越冬 | 管理员 |
史录俊 | 甘肃省定西市临洮县气象局 | 中山站 | 越冬 | 大气科学 |
李闯 | 贵州天力柴油机有限责任公司 | 长城站 | 越冬 | 发电 |
李占春 | 贵州天力柴油机有限责任公司 | 中山站 | 越冬 | 发电 |
卫继敏 | 贵州天力柴油机有限责任公司 | 中山站 | 越冬 | 发电 |
郑敏 | 贵州天力柴油机有限责任公司 | 中山站 | 越冬 | 发电 |
汪孝清 | 湖北省荆州市荆州区气象局 | 长城站 | 越冬 | 气候学 |
蔡明俊 | 江苏苏坛防腐安装有限公司 | 长城站 | 度夏 | 站务 |
王息平 | 江苏苏坛防腐安装有限公司 | 长城站 | 度夏 | 站务 |
张洪胜 | 江苏苏坛防腐安装有限公司 | 长城站 | 度夏 | 站务 |
张长顺 | 青海青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| 中山站 | 度夏 | 机械师 |
季军 | 青海省气象局本地台 | 中山站 | 越冬 | 大气探测 |
赵忠林 | 山东省海洋与渔业厅 | 中山站 | 越冬 | 厨师 |
蔡基农 | 上海港务工程公司 | 长城站 | 度夏 | 工程师 |
马嫱 | 厦门大学 | 雪龙船 | 度夏 | 海洋化学 |
张润 | 厦门大学 | 雪龙船 | 度夏 | 海洋化学 |
郑淑娴 | 厦门大学 | 长城站 | 度夏 | 海洋生物学 |
梅斌 | 武汉大学 | 长城站 | 越冬 | 医生 |
彭文钧 | 武汉大学 | 中山站 | 度夏 | 大地测量学 |
金伟 |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 | 中山站 | 越冬 | 医生 |
张宗堂 | 新华社 | 雪龙船 | 度夏 | 记者 |
吕春忠 | 优龙重防腐涂料有限公司 | 长城站 | 度夏 | 轮助 |
毛超波 | 中国电波传播研究所 | 长城站 | 越冬 | 电子通讯 |
郝战军 | 中国电波传播研究所 | 中山站 | 度夏 | 通讯 |
胡健民 |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| 中山站 | 度夏 | 构造地质学 |
于江 | 飞龙公司 | 雪龙船 | 度夏 | 机械师 |
梁德好 | 飞龙公司 | 雪龙船 | 度夏 | 队员 |
栾元滨 | 飞龙公司 | 雪龙船 | 度夏 | 队员 |
孙耀平 | 飞龙公司 | 雪龙船 | 度夏 | 队员 |
王滨生 | 飞龙公司 | 雪龙船 | 度夏 | 队员 |
杨华 | 飞龙公司 | 雪龙船 | 度夏 | 队员 |
齐焕清 | 中国飞龙专业通用航空公司 | 雪龙船 | 度夏 | 队员 |
魏明 | 中国海监总队 | 中山站 | 越冬 | 通讯 |
杨威 | 中国海洋报社 | 雪龙船 | 度夏 | 记者 |
康建军 | 国家海洋技术中心 | 雪龙船 | 度夏 | 物理海洋学 |
周稻 | 中国极地研究中心 | 中山站 | 度夏 | -----其他学科----- |
方根水 | 中国极地研究中心 | 雪龙船 | 度夏 | -----船务----- |
瞿福官 | 中国极地研究中心 | 雪龙船 | 度夏 | -----船务----- |
王飞 | 中国极地研究中心 | 雪龙船 | 度夏 | 三副 |
李凡召 | 中国极地研究中心 | 雪龙船 | 度夏 | 三管轮 |
傅炳伟 | 中国极地研究中心 | 雪龙船 | 度夏 | 二副 |
邵云子 | 中国极地研究中心 | 雪龙船 | 度夏 | 二副 |
吴林 | 中国极地研究中心 | 雪龙船 | 度夏 | 二副 |
王硕仁 | 中国极地研究中心 | 雪龙船 | 度夏 | 二副 |
郭广生 | 中国极地研究中心 | 雪龙船 | 度夏 | 二管轮 |
王锡潮 | 中国极地研究中心 | 雪龙船 | 度夏 | 二管轮 |
夏云宝 | 中国极地研究中心 | 雪龙船 | 度夏 | 副船长 |
尹全升 | 中国极地研究中心 | 雪龙船 | 度夏 | 厨师 |
朱钜银 | 中国极地研究中心 | 长城站 | 越冬 | 厨师 |
刘雷保 | 中国极地研究中心 | 中山站 | 度夏 | 地球化学 |
王建忠 | 中国极地研究中心 | 雪龙船 | 度夏 | 大副 |
朱兵 | 中国极地研究中心 | 雪龙船 | 度夏 | 大副 |
吕清华 | 中国极地研究中心 | 雪龙船 | 度夏 | 大厨 |
罗宇忠 | 中国极地研究中心 | 雪龙船 | 度夏 | 政委 |
刘科峰 | 中国极地研究中心 | 中山站 | 度夏 | 数据协调员 |
胡红桥 | 中国极地研究中心 | 中山站 | 度夏 | 日地物理学 |
缪炜 | 中国极地研究中心 | 雪龙船 | 度夏 | 服务员 |
周豪杰 | 中国极地研究中心 | 雪龙船 | 度夏 | 服务员 |
邵旭明 | 中国极地研究中心 | 雪龙船 | 度夏 | 机匠 |
郑庭军 | 中国极地研究中心 | 雪龙船 | 度夏 | 机匠 |
曹洪才 | 中国极地研究中心 | 雪龙船 | 度夏 | 机工 |
陈利平 | 中国极地研究中心 | 雪龙船 | 度夏 | 机工 |
徐霞兴 | 中国极地研究中心 | 中山站 | 度夏 | 机械师 |
陈洪炎 | 中国极地研究中心 | 雪龙船 | 度夏 | 水兵 |
曹建军 | 中国极地研究中心 | 雪龙船 | 度夏 | 水兵 |
何虹 | 中国极地研究中心 | 雪龙船 | 度夏 | 水兵 |
马骏 | 中国极地研究中心 | 雪龙船 | 度夏 | 水兵 |
赵炎平 | 中国极地研究中心 | 雪龙船 | 度夏 | 水兵 |
顾惠德 | 中国极地研究中心 | 雪龙船 | 度夏 | 水手 |
梁海 | 中国极地研究中心 | 雪龙船 | 度夏 | 水手 |
唐飞翔 | 中国极地研究中心 | 雪龙船 | 度夏 | 水手 |
姜晓东 | 中国极地研究中心 | 长城站 | 度夏 | 海洋生物学 |
潘增弟 | 国家海洋局东海分局 | 雪龙船 | 度夏 | 物理海洋学 |
楼晓燕 | 中国极地研究中心 | 雪龙船 | 度夏 | 秘书 |
陈永祥 | 中国极地研究中心 | 长城站 | 越冬 | 站长 |
杨文友 | 中国极地研究中心 | 雪龙船 | 度夏 | 管事 |
曹建西 | 中国极地研究中心 | 长城站 | 越冬 | 管理员 |
沈权 | 中国极地研究中心 | 雪龙船 | 度夏 | 船长 |
任治潞 | 中国极地研究中心 | 雪龙船 | 度夏 | 见习船长 |
黄嵘 | 中国极地研究中心 | 雪龙船 | 度夏 | 轮机长 |
赵勇 | 中国极地研究中心 | 雪龙船 | 度夏 | 轮机长 |
程言峰 | 中国极地研究中心 | 中山站 | 度夏 | 通讯 |
龚洪清 | 中国极地研究中心 | 雪龙船 | 度夏 | 通讯 |
郭井学 | 中国极地研究中心 | 中山站 | 度夏 | 队员 |
孙云龙 | 中国极地研究中心 | 雪龙船 | 度夏 | 领队助理 |
杨惠根 | 中国极地研究中心 | 雪龙船 | 度夏 | 首席科学家 |
朱仁斌 |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| 中山站 | 度夏 | 环境地学 |
徐思琦 |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| 雪龙船 | 度夏 | 环境科学 |
赵三平 |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| 长城站 | 度夏 | 环境科学 |
郑少怀 | 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| 中山站 | 越冬 | 重力学 |
苏振波 |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| 中山站 | 越冬 | 地球物理学 |
方爱民 |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| 中山站 | 度夏 | 地质学 |
林杨挺 |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| 中山站 | 度夏 | 宇宙地质学 |
李金雁 |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| 中山站 | 度夏 | 地球物理学 |
吕振毅 |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| 雪龙船 | 度夏 | -----船务----- |
王少青 |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| 雪龙船 | 度夏 | 生物化学 |
张永山 |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| 雪龙船 | 度夏 | 生物化学 |
黄费新 |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 | 中山站 | 度夏 | 地质学 |
程晓 | 北京师范大学 | 中山站 | 度夏 | 普通地理学 |
逄焕新 | 中国水产科学院黄海水产研究所 | 雪龙船 | 度夏 | -----船务----- |
隋仁海 | 中国水产科学院黄海水产研究所 | 雪龙船 | 度夏 | -----船务----- |
李显森 | 中国水产科学院黄海水产研究所 | 雪龙船 | 度夏 | 海洋生物学 |
琚宜太 |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 | 中山站 | 度夏 | 构造地质学 |
徐成丽 | 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 | 中山站 | 度夏 | 环境医学 |
金晓博 | 中交第三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 | 中山站 | 度夏 | 站务----- |
何建华 | 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 | 雪龙船 | 度夏 | 海洋化学 |
林红梅 | 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 | 雪龙船 | 度夏 | 海洋化学 |
杜俊民 | 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 | 雪龙船 | 度夏 | 物理海洋学 |
杨明成 | 中铁建工集团 | 长城站 | 越冬 | 发电 |
李玉清 | 中铁建工集团 | 长城站 | 越冬 | 水暖工 |